机器人“护工”、多功能移位床椅、AI技术跌倒报警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适老化科技产品被用于照护失能老人,为照料人员减轻负担,也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体面。
在这种背景下,养老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喂饭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卫生护理机器人……越来越多的适老化科技产品被用于照护失能老人,成为传统亲情养老模式的补充。例如,在重庆,已经有家庭使用智能护理机器人来解决长期卧病在床老人的大小便清理问题,还有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被用于帮助肢体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在安徽,智慧养老领域的服务机器人也已经走进百姓家中,解决了不少家庭“护工”不足的难题。
此外,从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角度来看,养老机器人的普及也具备了有利条件。OB电竞注册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养老问题成为社会难题。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智能养老行业的引导和支持。这些因素都为养老机器人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推动。
然而,“养老机器人”看似前景光明,但要真正普及到千家万户,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最大的难题在于成本,以医疗领域的一些高端机器人为例,售价往往超过百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即便是基础功能的产品,价格也接近3万元,远超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
AI养老产业化生产能力不足,是新产品和服务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体系化协作生产能力不足,测试、评估、检验难以形成闭环。同时,现有的中低端产品在功能上存在局限,与高端设备在稳定性、精准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此外,技术成熟度、用户接受度以及护理场景的复杂性也制约了养老机器人的规模化推广。例如,护理设备操作面板过于复杂,老人难以识别;密码锁按键距离太近,经常按错数字;呼叫设备名称多,难于记忆等。因此,如何降低成本,让养老机器人更加亲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上已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已有部分企业通过优化传感器配置、简化非核心功能,开发出更加平价的产品。例如,将外骨骼机器人的重量从7公斤逐步减轻,以提升舒适性。而在政策层面,重庆市已将部分产品纳入智慧养老试点目录。另外,有数据显示,到2023年年底,移动辅助机器人的价格每年下降8%,情感陪伴机器人每年降12%。预计到2030年,具备基础功能的养老机器人价格有望降至5000元至8000元,这将使得更多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同时,一些创新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租赁模式等,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让养老机器人更加亲民,也为其普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降低服务质量。相反,应该在保证服务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来降低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要了解老人实际需求,避免华而不实,体察老人的行为动作、身心特点及生活需求,代入老人角色进行设计。
当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养老机器人产业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补贴等方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公众对养老机器人的认知和接受度。同时,还应该看到养老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养老模式。虽然养老机器人能够提供一定的生活照顾和情感陪伴,但无法替代人类的亲情和关怀。因此,在推广养老机器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传统养老模式的完善和发展,OB电竞注册实现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最佳养老模式。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养老机器人将成为更多老年人的得力助手和贴心伙伴。但显然,降低成本、让养老机器人更加亲民是推动智慧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